貼福字是漢族傳統年俗,每逢新春佳節,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、墻壁上、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“福”字。...
每到過年的時候,我們家里的門口和家里的室內都會貼福字兒。對于福字是有很多講究的。那么,福字倒貼還...
春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,同時也是最為隆重的節日。因此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重要的民...
元宵節,是我國傳統的節日,是有很多習俗的。這一天是非常熱鬧的,比如說觀花燈、猜燈謎等等。那么,正月十五吃元宵是早上吃還是晚上吃?元宵節幾點吃元宵?
正月十五吃元宵是早上吃還是晚上吃
按照以前的傳統習俗,一般是晚上(6/7點)吃。元宵節古代也稱中元節,依據傳統節日習氣,晚上全城出動觀花燈、猜燈謎,延續的時間比較長。湯圓一般是用糯米粉制成的,比較難消化,耐餓。古代人一般一天只吃兩頓飯,為了在晚上看燈時不餓,晚上吃了湯圓后,出去觀燈猜謎,比較持久,正好也能比較好的消食。所以按照傳統來說,是晚上吃的。當然現在就沒那么多講究了,高興什么時候吃就什么時候吃。當然,從健康角度來說,早餐不宜吃元宵。
早餐不宜吃元宵
元宵屬于高熱量、高糖分的食品,還含有油脂,但卻缺乏營養素,除了熱量和糖外并沒有太多其它營養。這樣的食品不適合當早餐吃,除了缺乏營養外,還因為人早起時胃腸道功能是最弱,而元宵外皮的部分多是糯米,黏性高、不易消化。因此早餐吃元宵很容易消化不良,出現泛酸、燒心等情況,影響一天的工作和生活。
正月十五吃元宵的寓意是什么
寓意喜慶,合家團圓。還能溫暖脾胃、調暢氣機、抵御春寒。元宵一開始多被稱為“湯圓”,因為它開鍋之后漂在水上,煞是好看,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云空。天上明月,碗里湯圓,家家戶戶團團圓圓,象征著團圓吉利。因此,吃元宵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。
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來歷
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大約形成于宋代。據記載,唐朝時,元宵節吃“面繭”“圓不落角”。到了南宋,出現了“乳糖圓子”,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。宋代周必大所寫的《元宵煮浮圓子》詩,里面有“星燦烏云里,珠浮濁水中”的詩句。及至明朝,“元宵”的稱呼就比較多了。